送祖择之赴陕府(冒校作州)

古来分陕重,犹有召公棠。
此树且能久,后人宜不忘。
君从金马去,郡在铁牛旁。
山色临关险,河声出地长。
樽无空美酒,鱼必荐嘉鲂。
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去陕州任职的赠别诗,用简单亲切的语言传递了深厚的情谊和期许。

前四句借古喻今:自古以来陕州就是重要之地,连周朝召公种的棠梨树都被百姓保护至今。诗人用这棵千年古树提醒朋友——为官要像召公一样留下好政绩,让百姓永远铭记。

中间四句描绘陕州风物:你从翰林院(金马门)去赴任,那里有镇河铁牛,险峻的关山和奔腾的黄河。这些意象既展现陕州的地理特色,也暗示朋友将面临重要责任。

后四句转为温馨叮嘱:宴席上不会让你酒杯空着(指会惦记你),但更希望你能吃到当地鲜鱼(指融入地方)。最后点明主旨:皇帝心系百姓,你到任后要鼓励农耕(劝桑),切实为民办事。

全诗巧妙融合了历史典故、地理特色和民生关怀,没有空洞的客套,而是像老友聊天般自然,在送别中寄托了对朋友勤政爱民的期待。最动人的是把官员政绩比作一棵树——只有真正造福百姓,才能像召公棠那样被世代铭记。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