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科举考场中的场景,以及文人借酒消愁的心境。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科举时代的文化氛围。
前四句写考场情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朝廷勤于选拔人才,设立了科举考场("誉髦场")。考生们需要精通《春秋三传》这样的经典,还要掌握《九章算术》这类实用技能。这里通过"三传"和"九章"两个典型代表,点出了古代科举考试既要考儒家经典,也要考实用才能的特点。
后四句转向个人感受:考场里没有歌女唱曲的喧闹("桃叶唱"指代娱乐活动),只有菊花散发的清香。面对考试压力带来的忧愁,诗人说只有杜康(代指美酒)能缓解自己的焦虑。这里用"桃叶唱"和"菊花香"的对比,突出了考场的肃静氛围,而最后借酒消愁的感慨,则生动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科举压力时的真实心态。
整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古代"高考"画卷,既有宏观的考场描写,又有个人的心理活动,让现代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科举考试的文化氛围和应试者的心境。诗中"解我幽忧病,惟应赖杜康"的感叹,尤其能引发当代人面对考试压力的共鸣。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