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赐玻瓈眼镜二首(五月初一日) 其一

玉比晶莹镜比圆,一时披豁睹青天。
明珠吐晕泥沙外,爝火分光日月边。
名纸尚堪题细字,秘书仍许对新篇。
此生视息真何幸,双眼摩挲敌少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收到一副玻璃眼镜后的喜悦和感慨。

第一句:“玉比晶莹镜比圆”,作者将眼镜比作晶莹的玉和圆润的镜子,形容其质地纯净、形态完美。

第二句:“一时披豁睹青天”,戴上眼镜后,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晴朗的天空。这里用“青天”比喻清晰明亮的视野。

第三句:“明珠吐晕泥沙外”,明珠(眼镜)让作者从模糊的视野中解脱出来,就像明珠从泥沙中脱颖而出,重新焕发光彩。

第四句:“爝火分光日月边”,眼镜的光芒虽然微弱,但足以与日月争辉。这里用“爝火”比喻眼镜的微光,表达了它带给作者的巨大帮助。

第五句:“名纸尚堪题细字”,戴上眼镜后,作者可以在名贵的纸上写下细小的字迹,形容眼镜让他的视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六句:“秘书仍许对新篇”,即使面对新的文章,作者也能轻松阅读,继续他的工作和创作。

第七句:“此生视息真何幸”,作者感慨自己此生能够拥有这样一副眼镜,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第八句:“双眼摩挲敌少年”,戴上眼镜后,作者的眼睛仿佛恢复了年轻时的状态,充满了活力和清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眼镜的珍视和对清晰视力的感激之情。眼镜不仅改善了他的视力,也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