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翔卿之别

桃花落地雨漫漫,子乃担簦过万山。
临别有些无尽意,篇诗送子到崇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动人画面,语言质朴却充满深情。

前两句"桃花落地雨漫漫,子乃担簦过万山"勾勒出送别的场景:春雨绵绵,桃花飘落,友人背着斗笠即将远行。"雨漫漫"既写实景又暗含离愁,而"过万山"则暗示旅途艰辛。

后两句"临别有些无尽意,篇诗送子到崇字"直抒胸臆:千言万语说不尽的不舍之情,最终都化作这首送别诗。"崇字"可能指友人要去的地方,用诗歌相送直到目的地,这个想象既浪漫又深情。

全诗妙在:
1. 用飘落的桃花和绵绵春雨营造出惆怅的氛围
2. "担簦过万山"五个字就生动刻画出旅人形象
3. 将说不完的离愁别绪转化为永恒的诗歌陪伴
4. 语言通俗却意境悠远,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友情

这种用日常景物寄托深情、用简洁语言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