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虎丘一带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一句"虎气消沉鹤市荒"用"虎气"象征昔日的雄壮气象,如今已经消散;"鹤市"是苏州古地名,现在变得荒芜。一开头就营造出今非昔比的沧桑感。
第二句"东风容易客回肠"写春风吹拂,却让游子(客)更加伤感。"回肠"形容内心百转千回的愁绪,说明眼前的景象触动了诗人深沉的哀愁。
后两句聚焦在贞娘墓的柳树上:"贞娘墓上年年柳,画了春愁画夕阳"。柳树年年生长,仿佛在用枝条描绘(画)春天的哀愁和黄昏的夕阳。这里把无形的愁绪转化为可见的画面,柳条就像画笔,在时光中不断勾勒着忧伤。
全诗通过虎丘的荒芜、古墓的柳树等意象,表达了繁华易逝、盛景难留的感慨。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伤心,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用柳树画愁的巧妙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绵长不绝的惆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