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九日赐随营诸臣及直𨽻各官食

修市行营御,邱仙节日临。
度疆留牧伯(明日入山东境直𨽻各官皆留),扈驾有缨簪。
宜与开春宴,因之惬众心。
筠冲常预席(随行回部王公等并得依次列坐),食黮拟怀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燕九节(正月十九,道教节日)犒赏随行官员和地方官时写的,展现了帝王与臣子同乐的温馨场景。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君臣宴饮图:皇帝在行营设宴,恰逢邱处机(道教名人)的节日。河北官员因明日要进入山东地界而留下,随驾的官员们佩戴官帽整齐出席。春天刚至,这场宴会既合时宜又让大家开心。特别提到维吾尔族王公("筠冲"指新疆贵族)也按次序入座,吃着甜美的黍米饭("食黮"),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愉悦。

诗歌亮点在于:
1. 打破常规:皇帝特意让少数民族首领参与汉族节日宴会,体现民族融合
2. 细节生动:通过"缨簪"(官帽)、"黮"(甜黍饭)等具体物件让场景鲜活
3. 双重愉悦:既写宴会本身的热闹,又暗含皇帝看到臣子们开心的满足感
4. 时间巧妙:选在冬春之交的节日,暗喻国家如春天般生机勃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却通过一顿饭的描写,展现了乾隆时期民族团结、君臣和谐的治国理念,比直接歌功颂德更有说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