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是一个有趣的谜语,讲的是语言和行动之间的矛盾关系。
开头说"有一则语,久欲拈出",就像我们心里藏着一个特别想说的秘密,憋了很久。但有趣的是,还没等说出口("未动舌头"),这个秘密已经"遍界狼藉"——传得到处都是了。这就像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还没正式宣布某件事,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最后一句"且作么生收拾"最妙,就像在问:事情已经这样了,该怎么收场呢?整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说出了三个深刻道理:
1. 有些事越想保密越容易泄露
2.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
3. 面对既成事实,重要的是如何善后
诗人用"狼藉"这个形象的说法,把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就像看到打翻的牛奶,重点不是追究谁打翻的,而是怎么收拾。这种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面对谣言时,解释可能越描越黑,不如想想怎么化解误会。
释子益
释子益(?~一二六七),号剑关,剑州(今四川剑阁)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初住隆兴府兴化寺。移住隆兴府云岩寿宁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入住福州西禅怡山长庆寺。三年卒。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剑关子益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林希逸所撰序。释子益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