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生
西江山水秀巉绝,高生晚出殊奇侅。
少年从军缚裤褶,鸷若乳贙当羸骀。
匡庐落日揖帅府,帐前动色夸雄才。
解鞍三载逐计吏,素衣几日生缁埃。
庙堂储英重芸馆,技擢晁贾登邹枚。
凤池夺汝竟何意,百不一试谁能猜。
平生仇耻徒耿耿,湛卢绣涩空墙苔。
心如绛蜡一寸短,中有万泪难成灰。
腐儒官贫日扫轨,昏昏梦堕故纸堆。
旁人大笑不肯顾,独能折节无挤排。
园居相距三十里,我不一去君频来。
论诗说剑气旁魄,駴怪僮仆藏婴孩。
朝为百篇暮千首,往往劖刻造化胎。
昨从西麓造深翠,出入霞雪旋蠃螷。
眼明梯空望南岳,春阴迷合从无阶。
朅来告我欲东逝,湖口有田多芋魁。
丈夫顑颔不称意,力耕垄亩宁沈埋。
艰虞世宙足忧患,印累绶若知谁佳。
高生高生愿尔为不材,牺尊青黄天所灾。
少年从军缚裤褶,鸷若乳贙当羸骀。
匡庐落日揖帅府,帐前动色夸雄才。
解鞍三载逐计吏,素衣几日生缁埃。
庙堂储英重芸馆,技擢晁贾登邹枚。
凤池夺汝竟何意,百不一试谁能猜。
平生仇耻徒耿耿,湛卢绣涩空墙苔。
心如绛蜡一寸短,中有万泪难成灰。
腐儒官贫日扫轨,昏昏梦堕故纸堆。
旁人大笑不肯顾,独能折节无挤排。
园居相距三十里,我不一去君频来。
论诗说剑气旁魄,駴怪僮仆藏婴孩。
朝为百篇暮千首,往往劖刻造化胎。
昨从西麓造深翠,出入霞雪旋蠃螷。
眼明梯空望南岳,春阴迷合从无阶。
朅来告我欲东逝,湖口有田多芋魁。
丈夫顑颔不称意,力耕垄亩宁沈埋。
艰虞世宙足忧患,印累绶若知谁佳。
高生高生愿尔为不材,牺尊青黄天所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给朋友高生的赠别之作,用豪放又略带悲凉的笔调,描绘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奇士形象。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少年英姿(前6句)
写高生年轻时像小老虎一样勇猛,从军时在将军帐前展现才华,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英雄。用"鸷若乳贙"(像幼虎般凶猛)这样生动的比喻,突出他的不凡气质。
2. 怀才不遇(中间12句)
讲高生退伍后遭遇的现实困境:做小官吏被埋没,虽有晁错、贾谊般的才华(用汉代才子作比),却得不到重用。诗人用"湛卢绣涩"(宝剑生锈)、"心如绛蜡"(心像燃烧的蜡烛)等意象,表现他内心的痛苦与不甘。
3. 知交情深(接着10句)
描写诗人与高生的友谊:虽然诗人是个穷书生,但高生不嫌弃,经常往返六十里地来相聚。两人一起豪迈地谈诗论剑("论诗说剑气旁魄"),甚至把仆人都吓跑了,展现出真性情的交往。
4. 归隐劝慰(最后部分)
面对现实困境,高生决定归隐种田。诗人用"牺尊青黄天所灾"(彩绘的祭器反而招祸)的典故,劝朋友不妨做个"无用之才",这其实是反话,暗含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才的愤懑。
全诗亮点:
- 善用比喻:把高生比作幼虎、宝剑,形象鲜明
- 对比强烈:少年豪情与中年失意形成反差
- 情感真挚:既赞美朋友才华,又为他的遭遇鸣不平
- 结尾深刻:表面劝朋友认命,实则讽刺社会不公
诗人通过高生的故事,实际上抒发了自己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最终只能以看似洒脱的归隐来保全尊严。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至今读来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