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拜谒岳飞墓时的感慨,表达了对岳飞冤死的痛惜和对南宋朝廷昏庸的愤懑。
前两句用诸葛亮(武侯)作对比,说岳飞的才能堪比诸葛亮,是中原大地上如雄鹰般威猛的将领。"横秋"二字既点明时节,又暗喻岳飞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状态。
中间四句直指悲剧根源:其他将领没能实现直捣黄龙(金国老巢)的壮志,而一纸诏书(指十二道金牌)却让岳飞愁白了头。这里用"万里长城"比喻岳飞,说南宋是自毁长城,十年抗金的努力都白费了。
最后两句发出沉痛叹息:可叹岳飞中兴宋朝的抱负落空,大片国土至今未能收复。"百二山河"指宋朝疆土,用"半未收"强调国土沦丧之痛。
全诗语言直白有力,像"真自坏"、"为何休"这样的口语化表达,让愤怒之情喷薄而出。通过今昔对比(壮年将领vs冤死英雄)、理想与现实对比(黄龙饮vs白日愁),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历史悲剧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