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御史奉命前往江东任职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祝福。
开头两句说御史在驿站短暂停留后,就要启程去江东赴任了。"避宪骢"暗示御史平时公务繁忙,连马都累得需要休息。接下来用"飞霜白"形容朝廷文书,既说明任务重要,又暗含御史为官清正;"饷粟红"则生动描绘了运粮船队的壮观景象。
中间四句是旅途的生动写照:清晨的鼓声与鸡鸣交织,月光下的码头一片忙碌;傍晚的船帆在风中摇曳,渐渐驶向远方。诗人通过"晨鼓"、"鸡埭月"、"暝帆"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江行图。
最后两句最为深情:如果秋天到来时你想念故乡,就折一枝青竹做成信筒寄回来吧。这里的"芳筠"既指青竹,也暗喻坚贞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始终保持高洁品行的期许。
全诗将公务出行写得富有诗意,既有对友人能力的肯定,又饱含真挚情谊。通过旅途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清廉能干的官员正奔赴新的岗位,而身后是友人温暖的牵挂。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