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

磐陀漠漠秘苍苔,终日跏趺两鬓摧。
纵使不曾呼唤著,何尝谩得阿师来。

现代解析

这首《颂古五十三首》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形象,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诗的第一句“磐陀漠漠秘苍苔”,写的是修行者所处的环境。磐陀石象征着坚定不移,漠漠则形容这种环境寂静而冷清,苍苔则是长时间无人打扰的痕迹。整体给人一种沉静、孤寂的感觉。

第二句“终日跏趺两鬓摧”,写的是修行者的状态。跏趺是一种盘腿坐的姿势,表明他长时间保持冥想的状态。两鬓摧则是形容他因为长时间修行,头发已经花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修行的艰辛。

第三句“纵使不曾呼唤著”,意思是即使没有人叫他,他也不会主动出现。这表明修行者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专注在内心的修行上。

最后一句“何尝谩得阿师来”,阿师指的是修行者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行者并不是在等待别人的召唤,而是通过自己的修行,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整首诗的精华在于通过修行者的形象,传达了内心宁静、不被外界干扰的境界。即使环境孤寂,岁月流逝,修行者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被外界所动。这种坚持和内心的平静,正是修行的真谛。

释文礼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