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江伤贾岛

忽从一宦远流离,无罪无人子细知。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为悼念好友贾岛而作。贾岛一生仕途坎坷,曾被贬官流放,最终在长江一带去世。

诗歌前两句"忽从一宦远流离,无罪无人子细知",说的是贾岛突然因为做官而被流放远方,其实他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但没人愿意深入了解他的冤屈。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朋友遭遇不公的愤懑和无奈。

后两句"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最为动人。诗人来到长江边,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杜宇是杜鹃的古称,传说这种鸟是古代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不禁联想到好友的魂魄可能也像杜宇一样,化作了这声声哀鸣。这里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既写出了贾岛含冤而死的悲凉,又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深切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长江"、"杜宇"等意象,将流放之痛、冤屈之悲、思念之切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听到鸟鸣时的联想,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站在江边、听着杜鹃哀鸣、追忆亡友的孤独身影。这种睹物思人的情感,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