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宿报恩寺次韵

竹枝桐叶满秋霜,愁倚栏干望草堂。
过涧歇时芳草渡,绕池游处芰荷香。
应思佳客伤情远,欲诉衷情促拍忙。
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红烛映天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宿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孤独、思念和渴望倾诉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秋夜景色:竹枝和梧桐叶上挂满秋霜,诗人愁闷地倚着栏杆,遥望远处的草堂。这里用"秋霜"暗示季节的寒冷,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愁倚"二字直接点明心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徘徊寺庙时的所见所想:走过山涧,在芳草渡口稍作歇息;绕着池塘漫步,闻到菱角和荷花的清香。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环境,但"应思佳客伤情远"透露出诗人正在思念远方的朋友,想要倾诉衷肠却因距离遥远而不得的惆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象山亭中与友人欢聚的场景:深夜的红烛照亮夜空,与朋友们开怀畅饮。这与前文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

全诗以景写情,通过秋夜寺庙的静谧与想象中的欢宴形成反差,将孤独、思念、渴望倾诉等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落在对友情的期盼上。诗人用"竹枝桐叶""芰荷香"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环境氛围,而"愁倚""伤情"等词则直抒胸臆,使情感表达既含蓄又直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