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谒文公祠①
韩山郁以特,韩木何苍苍。
乃有韩公祠,气色参相望。
我来拜祠下,拜罢重登堂。
披帷觌公像,俨若在我傍。
身黜名愈显,事久泽不忘。
风流千百世,被此蛮蜑乡。
烈士殉节义,达人重文章。
寄托苟有在,贬窜其何伤。
乃有韩公祠,气色参相望。
我来拜祠下,拜罢重登堂。
披帷觌公像,俨若在我傍。
身黜名愈显,事久泽不忘。
风流千百世,被此蛮蜑乡。
烈士殉节义,达人重文章。
寄托苟有在,贬窜其何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韩山拜谒韩愈祠堂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韩愈的崇敬之情。
开头四句描绘了韩山的雄伟景色和祠堂的庄严氛围。"郁以特"形容山势高耸,"苍苍"形容树木茂盛,祠堂与山色相映成趣。
中间八句写作者祭拜的过程和感受。掀开帷帐见到韩愈塑像时,感觉就像真人站在身边一样。"身黜名愈显"说韩愈虽然被贬官,但名声反而更响亮;"事久泽不忘"说他的功绩历经岁月仍被铭记。后两句说韩愈的精神影响延续千百年,连偏远地区都受到教化。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烈士"看重气节,"达人"重视文章,只要精神能够传承,被贬谪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既是对韩愈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通过描写祠堂、塑像等具体景物,自然地引出对韩愈的敬仰,最后上升到精神传承的高度,很有感染力。诗中"身黜名愈显"等句,既符合韩愈的生平,也道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真正的价值不会因一时际遇而改变。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