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悲愤的语言,表达了对冤案和英雄壮志未酬的痛心。
前两句"长城坏""执法尊"形成强烈对比,用长城崩塌比喻国家防线被破坏,质问所谓的"执法公正"到底在哪里。三四句用钱塘江怒涛象征民众的愤怒,"三字狱"暗指岳飞"莫须有"的冤案,说明忠良被陷害。
五六句写英雄的遗憾:本想像马革裹尸那样战死沙场(马革典故出自东汉马援),却连报效国家的机会都被剥夺。最后两句最动人,用杜鹃啼血(杜宇是古蜀王,传说死后化为杜鹃鸟)的典故,描写月夜孤魂的哀鸣,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穿透夜空的悲泣声。
全诗像一幅有声的画卷,江涛声、杜鹃声、月夜孤魂的呜咽声交织在一起,把悲壮之情推向高潮。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具体人物事件,但通过"长城""三字狱"等典型意象,能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蒙冤的英雄。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既避免了直白的危险,又让愤怒之情更有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