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太守以桃竹邛杖二物遗余宅仲而宅仲出以示仆喜而作诗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
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
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誇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
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
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
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
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赠送桃竹邛杖引发的欣喜与人生感悟,全诗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开头到"谁与周旋慰幽独")写诗人对桃竹邛杖的神往。诗人说自己虽未去过四川,但早在杜甫诗中就认识这种仙气飘飘的竹杖。九节竹杖传说中是真仙所用,现在竟能亲眼见到,就像遇到仙人遗落的宝物。这里用"万里""少陵诗""真仙"等词,把普通竹杖写得充满传奇色彩。

第二段("忽然渡海"到"行勒金狨朝未央")生动描写竹杖的珍贵。诗人用"苍龙""双玉"比喻竹杖飞渡而来的气势,说它比江心硬石还坚固,抚摸时紫光泛寒。特别夸赞竹杖"外曲内直"的特性——外表弯曲却内里刚直,就像君子的品格。朋友得到后立刻转赠,更显情谊深厚。

第三段(最后八句)转入人生感慨。诗人说自己不爱官场富贵("御府赐灵寿""金狨"指权贵用品),只爱山水自然。虽然向往吴地美景,但暂时不能亲往,现在有了这竹杖,正好邀请朋友一起拄杖漫游。最后"蜡屐""徜徉"的悠闲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诗妙在将普通竹杖写出三重境界:先是仙气飘飘的传说之物,再是象征品格的精神载体,最后成为实现山水之梦的钥匙。诗人通过一件礼物,既表达友情,又展现了自己不慕荣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