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娥眉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娥眉山巍峨的气势和天然形成的奇景,用“胜概天生”强调它的独特魅力。三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山景的四季之美:春天花木繁茂,秋日烟霞缭绕,短短两句就勾勒出山间变幻的风景。
后四句笔锋一转,写山中的人文痕迹:前山的寺庙已经损毁,失去往日趣味;夕阳下的岩石旁,只留下残破的石碑。这些细节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情感升华——他多次登高远望,独自面对辽阔山川,忍不住放声高歌,引发无限遐想。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画面感强:用“花木芳菲”“烟霞缭绕”等意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对比巧妙:自然永恒(山景)与人事易逝(毁寺断碑)的对比,暗藏对历史的感慨。
3. 情感自然:从写景到抒情,结尾的“长歌”“遐思”毫无雕琢,流露出诗人对山河的纯粹热爱与哲思。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感受到山水之美,也能体会到一种“站在高处看历史”的苍茫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