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联句诗是两位诗人朱彝尊和魏坤的即兴合作,主题围绕一双用棕毛编织的鞋子展开,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趣味。
前两句由朱彝尊起笔,用"五两银子买来"这种市井交易的口吻开头,说这双鞋是用无数棕毛编织而成,就像海边丛生的棕榈般结实。魏坤接着用对比手法:比起水边的蒲草鞋(便宜但易坏)和楚地的竹笋鞋(精巧但不实用),这棕鞋显然更胜一筹。
后四句转入对鞋子实用性的夸赞。魏坤说它既能在青苔上稳健行走(层碧),又因为材质粗疏不适合踏足繁华街市(软红),暗含对朴素生活的推崇。最后朱彝尊以幽默自嘲收尾:我这老头子穿它正合适,配上桐油帽子就能隐居山林了。
全诗妙在将日常物件写出哲理:通过一双结实耐用的棕鞋,表达对质朴生活的喜爱,反对浮华世风。两位诗人你一言我一语,像朋友闲聊般自然,既有对物品的细致观察(如"千毛结海棕"的生动比喻),又透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读来亲切又有深意。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