旂尾秋蒐①

山如展旆簇东南,讲武年年秋待三。
风动龙旌辉凤岫,日临𤠯铠耀蛟潭。
飞麋不逐金弹落,狡兔乍逢雕羽探。
岂是振威徒纵猎,欲教深谷避髼鬖(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旂尾秋蒐》描绘的是古代秋季军事演习的壮观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练兵与自然相融的独特意境。

前两句"山如展旆簇东南,讲武年年秋待三"用比喻开篇:山脉像展开的军旗向东南延伸,点明演习地点地形特征。"年年秋待三"说明这是每年农历九月的固定军事活动,展现古代"秋狝"传统的仪式感。

中间四句用动态画面渲染演习盛况:风吹动绣着龙纹的旌旗,与山峦交相辉映;阳光照在兽皮铠甲上,倒映水面的光芒如蛟龙游动。这里"凤岫"(凤凰状的山)、"蛟潭"(蛟龙般的深潭)的意象,将自然景物神话化,突显皇家威仪。后两句通过猎物反应侧面描写士兵技艺——麋鹿来不及躲避箭矢,野兔刚露头就被发现,展现军队训练有素。

结尾两句揭示深层用意:演习不仅是炫耀武力,更是通过定期展示军威,让深山中的不法之徒("髼鬖"指毛发散乱的山野之人)不敢作乱。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使诗歌超越普通狩猎描写,升华到治国安邦的层面。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肃杀的军事活动与瑰丽的自然景观相融合,铠甲与山光水色辉映,箭矢与飞禽走兽互动,既展现武力又不失诗意,体现中国古代"止戈为武"的军事哲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