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忆西山遗老

昨予登南山,山中见垂钓。
云本太丘遗,不幸生末造。
先人捋虎须,比屋多俘剽。
从之复九仇,退焉修四庙。
族里擅豪华,信义从吾好。
晚来卧松石,结友思同操。
瞥然忽遇予,揖予摅怀抱。
谓予金马客,何用栖玄豹。
今乘紫气游,盍著五千道。
感此父老言,区区愧琼报。
笑谈犹在目,颜容未枯燥。
如何厌尘氛,翛然竟长啸。
重来不再逢,中心怛而悼。
一滴慰幽冥,聊用发高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山中偶遇隐士的故事,通过对话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充满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相遇场景(开头到"揖予摅怀抱")
诗人登山时遇见一位垂钓老者,老者自称是东汉名士陈寔(太丘)的后代,生在乱世。他的先辈曾冒险抗争(捋虎须),导致族人遭难,后来家族复兴,但他选择隐居山林。

2. 对话内容("谓予金马客"到"区区愧琼报")
老者问诗人:你本是朝廷官员(金马客),为何要像隐士(玄豹)一样躲在山里?不如像老子(五千道指《道德经》)那样游历传道。诗人听后感到惭愧。

3. 离别感伤("笑谈犹在目"到"中心怛而悼")
诗人回忆老者生动的谈笑模样,但老者突然长啸着离开尘世,再访时已不见踪影,令诗人悲伤。

4. 祭奠之情(最后两句)
诗人用酒祭奠这位隐士,表达对他高洁品行的敬仰。

诗中对比了两种人生:
- 隐士选择远离乱世,保持操守
- 诗人作为官员,内心向往隐居但难以割舍仕途

艺术特色:
1. 用"捋虎须"比喻冒险抗争,形象生动
2. "金马客"与"玄豹"的对比,展现内心矛盾
3. 结尾"一滴慰幽冥"用简单祭奠表达深厚敬意

核心思想:
通过知识分子的山中奇遇,探讨在乱世中如何坚守道德理想。隐士的选择虽然孤独,但保持了精神的高洁;而诗人既敬佩这种选择,又无法完全效仿,体现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典型矛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