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赏梅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四句写梅花初绽的景象:园中种着上百株梅树,有一枝调皮地探出墙头。这枝梅花还未完全盛开,仿佛还在和残留的寒意较劲。这里用"出墙一枝"的俏皮形象,把梅花写得像害羞又好奇的小姑娘。
中间四句转到人情:人们总是等到花开繁盛时才来观赏,但诗人却偏爱在梅花初放时就来寻访。这种"赶早"的雅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也暗含"发现生活中小确幸"的生活智慧。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美好愿望:等到春暖花开时,希望能和朋友一起欣赏桃红杏白的盛景。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赏花小事写得趣味盎然,通过"未全开"的梅花和"赶早"的赏花人,传递出"珍惜当下细微美好"的生活态度。就像我们现在喜欢记录初春第一朵花开的照片,诗人用文字留下了这份早春的惊喜。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