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七

千说万说,不如亲见。
把手共行,略通一线。
打破漆桶,何曾见面。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灵验。
蒋山恁么做颂,驴年也未梦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禅宗里一个核心道理:真正的智慧不是靠别人说教能得到的,必须自己亲身体悟。

前四句用大白话讲:别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自己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就算师父拉着你的手教你(把手共行),也只能给你指个大概方向(略通一线)。这里用"一线"比喻师父能给的指引非常有限。

中间两句是禅宗常用比喻:"漆桶"指人固执的头脑,"打破漆桶"就是打破思维定式。但就算打破常规思维,也不等于真正见到了真理(何曾见面)。

后面提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教最高智慧),说这个境界确实存在(也是灵验),但最后两句自嘲:我蒋山(作者)这样写诗解释,其实离真正悟道还差得远呢(驴年也未梦见),就像驴年(根本不存在的年份)一样不可能实现。

全诗的精髓在于:真理需要亲身实践才能领悟,光听别人说、光看文字解释都是隔靴搔痒。作者用通俗的比喻和自嘲的语气,把深奥的禅理说得生动有趣,最后还不忘提醒读者——就连我写的这些解释,也都不是真理本身。

释昙华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