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桥漫步

仙凫一去慕韩多,千载桥犹名未磨⑴。
飞阁高宜招海月,连舟轻可擘江波⑵。
不辞驴马年年渡(用赵州从谂禅师典。),肯许蛟鼍日日过?
徙倚前人定输我,榷关勿怵吏讥呵⑶。

现代解析

《湘子桥漫步》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座古桥,展现了时光流逝中的人文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历史传承的厚重感 首联用"仙凫"(传说中韩湘子的坐骑)点出桥梁与神话人物的关联,说虽然仙人已去千年,但桥的名字依然流传。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古建筑会想起历史故事一样,诗人通过"名未磨"三字,让读者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持久生命力。

2. 桥梁设计的精妙 颔联用"飞阁""连舟"生动展现了桥梁结构:高高的亭阁仿佛能邀请海上明月,相连的船身轻松分开江波。这里用"招""擘"两个动词,把静止的桥梁写得充满动感,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会动的桥梁图。

3. 人生智慧的寄托 后两联蕴含哲理:颈联用"驴马渡江"的禅宗典故(类似"小马过河"的实践精神),反问是否也该让蛟龙自由通行,暗喻对包容精神的向往。尾联最有趣——诗人想象古人若看到现在的自己闲逛,定会羡慕这份不用缴税、不怕官吏的悠然,这种古今对话的写法,让怀古之情变得鲜活接地气。

全诗妙在把坚硬的桥梁写出了柔软的诗意,既有"海月""江波"的视觉美,又有"不辞""肯许"的人情味,最后落在现代人才能享受的闲适上,像一篇穿越时空的桥梁日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