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喻歌八章 其五

晨坐愁无聊,如何夜来醉?
六月思桃花,如何一春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从无聊到醉酒的日常片段,却透露出深层的季节错位感与人生矛盾。

前两句像在唠家常:早晨坐着发愁太无聊,都怪昨晚喝多了。这种因果关系很生活化,就像普通人抱怨宿醉的早晨。但后两句突然跳脱日常,用两个季节的错位制造诗意:六月盛夏却想念春天的桃花,整个春天都在昏睡中虚度。

最妙的是"六月思桃花"这个意象。夏天想春天的花,既像醉酒后的恍惚记忆,又暗喻人总是错过当下美好——春天该赏花时在睡觉,等夏天清醒了,桃花早已凋零。把"醉酒"和"春睡"联系起来,更暗示某种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

全诗短短四句,从早晨宿醉写到时令错位,把日常琐事写出了哲学意味。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虚度的时光、迟来的醒悟、对逝去美好的追忆。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戳中了人类共通的遗憾心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