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平湖弄珠楼呈萧象林使君二首 其一 弄珠汉水遗事使君汉阳人而平湖亦有汉瑭又称鹦鹉湖于弄珠差合
閒将乡思倚层霄,吴楚乾坤共泬漻。
鹦鹉洲前催作赋,凤凰台上忆吹箫。
山连秦望三神近,湖似浔阳九派消。
一自明珠还海曲,采风应到弄珠谣。
鹦鹉洲前催作赋,凤凰台上忆吹箫。
山连秦望三神近,湖似浔阳九派消。
一自明珠还海曲,采风应到弄珠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巧妙串联了多地风景和历史典故,展现出宏大的空间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闲将乡思倚层霄"用"倚层霄"(靠着高空)这个动作,形象表达了诗人把乡愁寄托在高远天际的心情。"吴楚乾坤共泬寥"则用吴楚大地(长江中下游)的广阔天地,烘托出苍茫寂寥的氛围。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著名地点展开联想:
1. "鹦鹉洲"(武汉名胜)让人想起文人作赋的雅事
2. "凤凰台"(南京景点)暗用萧史弄玉吹箫的典故
3. "秦望山"(绍兴名山)与三神山(蓬莱传说)并提
4. 将平湖比作九江的"浔阳",展现湖光浩渺
这些地名既实指风景,又暗含历史典故,形成时空交错的画面感。诗人用"催作赋""忆吹箫"等动态描写,让静态的风景活了起来。
尾联"明珠还海曲"用合浦珠还的典故,暗喻美好事物的回归,自然引出"弄珠谣"(当地民歌)的采风期待。全诗把个人乡愁、多地风景、历史传说和民间文化完美融合,在壮阔的山水画卷中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