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吏部后园草木与屠公倡和 其三 枣

萧森何处为舁来,曾带荒园宿上堆。
燥壤岂劳长瓮灌,低枝不碍短篱开。
敢将艳色誇桃树,胜要清阴乞柳栽。
赖有当时仙种语,为薪莫漫比樗材。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枣树,通过枣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平凡却坚韧品格的赞美。

前两句写枣树的来历:不知从何处移栽来的枣树,曾经在荒园土堆上生长过。说明这树出身平凡,生长环境不好。

中间四句写枣树的特性:
- 它耐旱,不需要经常浇水("燥壤岂劳长瓮灌")
- 枝条低矮,不会妨碍篱笆("低枝不碍短篱开")
- 虽然不像桃花那样艳丽("敢将艳色誇桃树")
- 但比柳树更能提供清凉的树荫("胜要清阴乞柳栽")

最后两句用典故升华主题:幸好古人有"仙种"的说法,提醒人们不要像看待臭椿那样,把枣树只当作柴火。意思是虽然枣树外表普通,但实际很有价值。

全诗通过对比(桃树、柳树、臭椿),突出了枣树朴实无华却坚韧有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不张扬但实在的品质的欣赏。就像生活中那些不起眼但很靠谱的人一样,虽然不显眼,但值得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