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场景,用简单四句勾勒出权力与道德的冲突。
前两句用舜帝的典故开场(虽然部分文字缺失),暗示一位贤明君主本应谦逊让位,却有人(可能是"玺郎"指掌印官员)贪恋权位不肯放手。"束手无争执"用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当事人表面顺从实则内心挣扎的状态。
最妙的是最后一句"应惭此玺郎",像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个死死抱着官印不放的人,在舜这样的圣君面前,难道不该羞愧吗?诗人没有直接批判,而是用"应该感到惭愧"这样含蓄的表达,让讽刺更加入木三分。
全诗像一幅简笔画,通过"归位-争执-抱印-羞愧"四个镜头,把权力交接时的人性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文字有缺失,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对恋权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舜这样高风亮节者的向往。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