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参政(壁)见招游龙鹤山归途有作 其一

上有高峰树倚天,下临深涧水生烟。
陶镕泉石山中相,舒卷云霞地上仙。
松色呼儿开后槛,笋舆为客过前川。
不因同落天涯久,那得岩扉共此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中游玩的经历,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乐。

前两句用"上""下"的对比,勾勒出山势的险峻:抬头是高峰和参天大树,低头是深涧和朦胧水雾,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三四句把泉石比作被大自然"陶镕"的艺术品,把变幻的云霞比作仙人舒展的画卷,用拟人手法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

五六句转到人的活动:诗人招呼孩子打开后院的栅栏,坐着竹轿(笋舆)陪客人过河,充满生活气息。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正因为和友人都在外漂泊多年,才有机会一起享受这山中的缘分,道出了对偶然相遇的珍惜。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vlog:先拍壮丽风景,再拍温馨互动,最后配上"缘分让我们相遇"的抒情字幕。诗人把自然奇观与人间温情巧妙融合,让人感受到山水之乐和友情之暖的双重美好。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