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铙吹 其三

霭翠奢香祠总荒,芦笙吹彻障云黄。
纵擒有策新疆定,叛服何尝旧史亡。
鬼国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
澜沧肯为他人渡,不许窥人有夜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云南边疆的历史风云,充满金戈铁马的豪情和守卫疆土的决心。

前两句用"荒祠""芦笙""黄云"勾勒出西南边陲的苍凉景象——奢香夫人的祠堂已经荒芜,芦笙声穿透漫天黄云。这里暗示着边疆民族的历史记忆正在消散。

中间四句回顾了中央王朝平定边疆的艰辛历程:朝廷用"纵擒有策"的灵活手段稳定新疆域,但边疆部族时而归顺时而反叛的历史从未被遗忘。将士们连续三年艰苦征战,中央军队在五月时节深入偏远之地平叛。

最后两句以澜沧江为喻,展现了守卫疆土的坚定意志:澜沧江不会让外人轻易渡过,就像朝廷绝不会允许夜郎国(代指边疆势力)觊觎中原一样。这里的"夜郎"既指古国,也暗含"夜郎自大"的典故,警示边疆势力不要妄自尊大。

全诗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展现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守卫疆土的决心,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警示。诗人用"芦笙""澜沧""夜郎"等西南特有元素,营造出浓郁的边地风情,让读者感受到不同于中原的边疆气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