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观赏一座寺庙新叠的石山景观,赞叹其鬼斧神工之美。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石山的形成:工匠们(道人)以风雪为肝脾、冰雪为胸襟,用神奇的手法开凿虚空。他们挖开群山的云烟骨架,幻化出这座紫翠色的玲珑山峰。这里把工匠比作有冰雪般高洁品格的艺术家,将开山造景的过程写得充满仙气。
中间两句具体写石山的精巧:仔细看会发现这些山石并非随意堆砌(非饤饾),而是雕刻得如此玲珑剔透。"如何彫得许玲珑"这一问句,透露出诗人对工匠技艺的惊叹。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人生感悟:人们总是匆匆忙忙赶着归去,却不知是为了追逐斜阳还是晚钟。这里用"苦死忙"形容世人奔波,而"斜阳""晚钟"这两个意象既点明黄昏时分,又暗喻人生暮年,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全诗从赏景到悟道,由具象的石头山写到抽象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艺术享受和生命启示。最妙的是结尾处,把日常的"赶路回家"升华成对生命归宿的哲学思考,让整首诗的意境陡然提升。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