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台

台端夹双柳,冉冉为成阴。
佳月能无碍,閒轩时独临。
冠裳明主意,枹鼓故园心。
俛仰堪天地,谁知此夜深。

现代解析

《北望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台上眺望远方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景:高台两侧种着柳树,柳枝轻柔地生长,渐渐形成树荫。这里用"夹双柳"和"冉冉"两个词,既点明了地点,又营造出一种宁静缓慢的氛围。

三四句转入抒情:美好的月光毫无阻碍地洒落,诗人独自来到这安静的亭台欣赏。这里"佳月"和"閒轩"形成对照,月光是流动的,亭台是静止的,一动一静间显出诗人独处的闲适。

五六句表达家国情怀:穿着官服是为效忠朝廷(明主),但听到战鼓声又勾起对故乡的思念。这两句道出了古代文人的典型矛盾——忠君与思乡的纠结。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在这高台上仰望俯视之间,仿佛能感受天地之大,但谁能理解这深夜独处时的复杂心绪呢?诗人用"俛仰堪天地"这样宏大的视角,反衬出个人情感的渺小与深沉。

全诗以景起兴,由静到动,从眼前景物写到内心感慨,最后以天地之大反衬个人之思,层层递进。诗人通过柳树、月光、亭台这些寻常景物,巧妙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