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除夕 其二

办得椒盘橐已虚,残年衣褐叹全无。
先人墨绶空廉吏,贱子青衫只腐儒。
自祭诗神斟柏叶,欲驱穷鬼挂桃符。
灯前不改贫家乐,堂上慈颜膝下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文人在除夕夜的感慨与温情,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四句写穷困现状:诗人用仅剩的钱置办了祭祀用的椒盘(花椒酒),口袋已经空空如也;年末连件像样的粗布衣服都没有。他想起父亲虽当过清廉小官,但自己如今只落得个穷书生的身份,穿着褪色的青衫。这里用"墨绶"(官印绶带)和"青衫"的对比,突出家道中落的无奈。

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没钱买酒就用柏叶泡水假装祭诗神,想赶走穷鬼就挂起便宜的桃符。最动人的是结尾——尽管贫寒,但灯下有慈祥的母亲和膝下幼童相伴,这种天伦之乐比物质财富更珍贵。诗人用"不改"二字,凸显出对精神富足的坚守。

全诗妙在将文人雅趣(祭诗神)与民间习俗(挂桃符)结合,既流露怀才不遇的酸楚,又洋溢着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在清贫中依然保持生活情趣、珍视亲情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