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写怀

辉燀夜色瘴烟清,独对芳樽怆客情。
京国久悬亲舍念,草庐重沐圣朝徵。
仲淹忧世心逾切,杜甫伤春赋易成。
自愧衮衣犹未补,敢将书剑问归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燕京写怀》是一位身在京城(燕京)的游子,在夜晚独饮时抒发思乡和忧国情怀的作品。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孤独的夜晚
开篇用"辉燀夜色"(灿烂的灯火)和"瘴烟清"(雾气消散)营造出京城繁华夜景,但诗人却"独对芳樽"(独自饮酒),感到"怆客情"(作客他乡的悲伤)。这种热闹与孤独的对比,凸显了游子心境。

2. 思乡与责任
"京国久悬亲舍念"说长期牵挂家乡父母,"草庐重沐圣朝徵"指自己多次被朝廷征召。就像现代人面临"大城市发展机会"和"回乡照顾家人"的矛盾,诗人也陷入两难。

3. 以古人自比
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比喻自己的忧国之心,借杜甫"感时花溅泪"的春愁表达对时局的忧虑。这两个典故让情感更厚重,说明他的愁不仅是个人乡愁,更包含家国情怀。

4. 矛盾与自省
最后"衮衣未补"(官服还没缝补好)是谦虚地说自己还没做好官员本分,"敢问归程"(哪敢想回家)体现责任压过思乡的矛盾心理。这种坦诚的自省让诗更有感染力。

全诗用夜晚饮酒的场景,把个人乡愁、职场责任和天下忧虑层层展开,像一篇古代文人的"深夜朋友圈",既有"想家"的柔软,也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今日读者若有过"北漂""沪漂"经历,或许能对诗中复杂情感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