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桃源

砥柱勒铭赋,本赞禹功勋。试官亲处分,赞唐文。

秀才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误桃源》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讲了一个古代科举考试的荒诞故事。

上阕开头用大禹治水的典故("砥柱""禹功勋")装点门面,看似在歌颂帝王功绩,实则暗藏玄机——这其实是考官亲自出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写文章赞美唐朝。这里透露出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迎合官方口味的无奈。

下阕笔锋一转,描写考生在考场里的窘态:"冥子里"(方言,指稀里糊涂)的秀才们,就像皇帝巡游到并汾地区一样手忙脚乱。最妙的是结尾,用"郑州出曹门"这个具体场景作比——曹门是古代郑州的考场出口,考生们交卷后蜂拥而出的场景,就像逃难般滑稽。

全诗最精彩的是两种反差:表面严肃的科举考试 vs 实际狼狈的考生状态;官方冠冕堂皇的命题 vs 民间生动直白的比喻。作者用市井化的语言("冥子里""恰似"),把科举这件"大事"写出了菜市场般的烟火气,让人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