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仲宣楼(玉阳北城宪后重搆)

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
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
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
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仲宣楼的雄伟景象,并借古抒怀,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首联"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仲宣楼的地理位置和气势:楼阁像发簪一样矗立在玉阳城头,俯瞰着城墙。一个"削"字写出山势陡峭,"簪"字则赋予城楼优雅的气质。

颔联"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提到两位历史名人:屈原和王粲(字仲宣)。诗人将仲宣楼与屈原的流放地并提,暗示这里也是文人志士抒发情怀的地方。"十载"说明仲宣楼声名远播已久。

颈联"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用对比手法写景:江水阻断了蛟龙的争斗,云中燕雀忙着筑巢。前句暗喻战事平息,后句写和平景象。"翚"(飞翔)字用得巧妙,让画面生动起来。

尾联"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直抒胸臆:诗人渴望能在这里像曹操那样横槊赋诗,既能击退敌人,又能谈论兵法。"横槊"用典自然,展现文武双全的抱负。

全诗由景入情,先写楼阁之壮美,再联想到历史人物,最后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语言凝练而富有气势,读来令人振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