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游台
玻瓈江上谪仙人,东来万里辞峨岷。
熙宁元丰不得意,翩然戏弄淮南春。
龙图学士(孙莘老)忤权要,祥符宰相馀王孙(王定国)。
黄楼一赋轶屈宋,无双国士推髯秦(少游)。
四公相逢向淮海,酒酣耳热气益振。
珠湖三十六陂泽,高台下瞰何嶙峋。
锦绣诗篇照天地,与台光景长鲜新。
云烟过眼一飞鸟,黄河曲注江东奔。
人民城郭半迁改,此台屹立当湖滨。
惠州儋耳垂万死,后生望古伤吟魂。
何人请籍元祐党,至今泚颡惭安民。
岂如此台好名字,永绝狐鼠芟荆榛。
我来游眺岁几度,溪毛明信古所敦。
远帆如鸟树如荠,湖光云雾相摩吞。
严冬沆瀣但一气,大雪片片铺龙鳞。
酹公一语公莫嗔,作诗一笑君应闻(末即坡公题太白像语)。
熙宁元丰不得意,翩然戏弄淮南春。
龙图学士(孙莘老)忤权要,祥符宰相馀王孙(王定国)。
黄楼一赋轶屈宋,无双国士推髯秦(少游)。
四公相逢向淮海,酒酣耳热气益振。
珠湖三十六陂泽,高台下瞰何嶙峋。
锦绣诗篇照天地,与台光景长鲜新。
云烟过眼一飞鸟,黄河曲注江东奔。
人民城郭半迁改,此台屹立当湖滨。
惠州儋耳垂万死,后生望古伤吟魂。
何人请籍元祐党,至今泚颡惭安民。
岂如此台好名字,永绝狐鼠芟荆榛。
我来游眺岁几度,溪毛明信古所敦。
远帆如鸟树如荠,湖光云雾相摩吞。
严冬沆瀣但一气,大雪片片铺龙鳞。
酹公一语公莫嗔,作诗一笑君应闻(末即坡公题太白像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文游台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用生动的语言串联起几位宋代文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精神的敬仰。
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写李白:用"玻瓈江上谪仙人"起笔,把李白比作被贬下凡的仙人,为全诗奠定飘逸的基调。虽然李白早已远去,但他的精神长存。
2. 四位文人的故事:
- 苏轼(熙宁元丰年间不得志)
- 孙觉(龙图学士,得罪权贵)
- 王巩(宰相后人)
- 秦观(被称为"无双国士")
这四位文人曾在淮海地区相聚,饮酒赋诗,豪情万丈。诗人用"酒酣耳热气益振"生动再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场景。
3. 文游台的景色:
诗人描绘了从高台俯瞰的壮丽景色:珠湖三十六陂、远帆如飞鸟、树木如荠菜,湖光与云雾交融。特别是"大雪片片铺龙鳞"的比喻,把雪景写得气势磅礴。
4. 历史感慨:
通过"人民城郭半迁改"的对比,突出文游台历经沧桑依然屹立。诗人联想到苏轼被贬惠州、儋州的遭遇,为这些文人的命运感到痛心。
5. 结尾致敬:
最后用苏轼题李白画像的话作结,既表达对前辈文人的敬意,又暗含自己作诗的心境,形成巧妙呼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把历史人物、自然景观和个人感悟完美融合
- 用"远帆如鸟"、"大雪龙鳞"等鲜活的比喻让景色跃然纸上
- 通过文人聚会的历史片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
- 在怀古中寄托了对文化价值的坚守,读来令人感奋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描绘景物和讲述故事,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文游台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和历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