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嵇立亭归梁溪

祇送人归不自归,都门柳色故依依。
春寒未免欺驼褐,野性行当遂鹿菲。
去路江湖随地阔,到时樱笋入筵肥。
为君更诵还山乐,第二泉边一浣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归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祇送人归不自归,都门柳色故依依"说诗人送朋友回家,自己却不能一同归去,看着城门边的柳树随风轻摆,显得格外留恋。这里用柳树的柔美姿态,暗喻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中间四句描写旅途和归乡后的生活。"春寒未免欺驼褐"说初春的寒气会侵袭旅人单薄的衣衫,表达对朋友路上受苦的担忧;"野性行当遂鹿菲"则羡慕朋友能像自在的鹿一样回归山林,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去路江湖随地阔"想象朋友将踏上广阔天地,"到时樱笋入筵肥"则描绘朋友到家后能享用当季的鲜嫩笋子和樱桃,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为君更诵还山乐,第二泉边一浣衣"最为动人。诗人说要为朋友吟诵归隐山林的快乐,想象他在无锡著名的"天下第二泉"边洗衣的场景。这个洗衣的画面特别朴实温馨,把归隐生活写得真实可感,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的美好。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话家常一样自然。通过送别时看到的柳树、担忧的春寒、想象的江湖美食、山泉洗衣等日常细节,传递出真挚的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往往就藏在回家后的一餐饭、一口泉、一件洗衣这样的小事里。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