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见赠长歌次韵
世有文章射雕手,我非其人空对酒。浮白常思椎博浪,悬弧终愧居蓬牖。
昨奉新诗快读时,天花灿烂五云驰。清思妙绪如泉涌,得句应嫌八叉迟。
丹心炯炯见衷曲,才调纵横不可束。小骥长鸣汗已红,新松作势霜犹绿。
停杯猛忆蓝塘道,缥缈飞楼迷海雾。剑履宵寒醉歌频,腰肢心碎霓裳舞。
衙役喧呼闹市头,三春骀荡似严秋。弃婴弱母终谁在,挥泪遗民何所投!
弱冠我亦投袂起,短兵接战笔阵里。七年驰骤赤旗风,夜夜梦饮珠江水。
归来喜比获万囷,往事如烟岂足陈。薄躬行健终无力,闭门惟与黄卷亲。
谁云交日浅,情真则已久。何必同怀乃手足,令尊吾师子吾友。
高才可使士衡服,早慧能令子安走。白云飞兮不可留,江水深兮浩浩流。
路迢迢兮千万里,愿与子兮永同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刘斯奋的文人写给朋友的赠诗,表达了对才华的向往、对现实的感慨,以及真挚的友情。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得句应嫌八叉迟")
诗人感叹世上真有像"射雕手"(指才华横溢的人)那样的文章高手,但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只能借酒消愁。他常想效仿古人张良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椎博浪"),却因才能有限而惭愧。读到朋友的新诗时,觉得像天上绽放的烟花一样精彩,朋友文思如泉涌,写诗比古人温庭筠"八叉手成诗"还要快。
第二部分("丹心炯炯见衷曲"到"腰肢心碎霓裳舞")
赞美朋友的才华:心如明镜般真诚,才情奔放不受约束。用"小马长鸣"和"新松傲霜"比喻朋友年轻有为。突然笔锋一转,回忆当年在蓝塘道的经历:高楼在雾中若隐若现,寒夜里醉饮高歌,看着霓裳舞曲却感到心碎——这里暗含对繁华表象下社会问题的忧虑。
第三部分("衙役喧呼闹市头"到"夜夜梦饮珠江水")
直接描写社会矛盾:衙役在街头喧闹,本该温暖的春天却像肃杀的秋天。提到被遗弃的婴儿、无助的母亲和流泪的百姓,展现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也曾奋起抗争,用笔作武器战斗七年,梦里都想着珠江水(可能暗指革命理想)。
第四部分("归来喜比获万囷"到结尾)
现在回归平静生活,觉得往事如烟。虽然身体不再强壮,但依然坚持读书。强调与朋友的友情:认识时间虽短,但情谊深厚;不必是亲兄弟也能情同手足。用"白云不可留""江水浩荡流"比喻时光流逝,最后发出"愿与你永远同舟"的动人誓言,把整首诗升华成对友谊的赞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真实的情感:既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最后落脚于真挚友情,层次丰富。
2. 生动的比喻:把才华比作"射雕手",把社会比作"春似秋",把友情比作"同舟",形象易懂。
3. 古今结合:既用张良、温庭筠等历史典故,又写街头弃婴等现实画面,让古典诗词有了现代关怀。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能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以及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的思考。最后那句"愿与子永同舟",就像现在人说"愿与你一路同行"一样直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