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倚折元礼韵

塔湾流速,江声风急,奇云乱叠山头。
北固远蹲,金焦对峙,雨烟影里瓜洲。
最怕动貔貅。
听浪花迫击,快到中秋。
愁尽终宵,起看残月画斜钩。
何时脱却貂裘。
走长城万里,壮气谁侔。
乱鼓渐深,阋墙久斗,中原烽火难收。
今更上层楼。
见苍凉极目,隐约归舟。
且自闲浇浊酒,醉后梦扬州⑴。

现代解析

这首《望海潮》以壮阔的长江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

开篇用"塔湾流速""江声风急"等动态描写,展现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而"奇云乱叠山头"则暗示时局动荡。北固山、金山、焦山这些地标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一幅雄浑又朦胧的江山画卷。

"最怕动貔貅"道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中秋将至的浪花声,更添愁绪。深夜望月,那弯"斜钩"般的残月,仿佛勾起了他无限心事。

下半阕转入直抒胸臆。"脱却貂裘"的愿望,与"走长城万里"的豪情形成对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阋墙久斗""烽火难收"等句,痛心于内乱不止、国土沦丧的现状。

最后诗人登楼远眺,只见苍茫江面上几点归舟,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梦中神游扬州。这个结尾既洒脱又沉痛,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全词在雄浑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深沉的家国情怀,既有"乱云""烽火"的忧患意识,又有"万里长城"的壮志豪情,最后归于"浊酒""醉梦"的无奈,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