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时亨舍人帅蜀二十韵

文翁上岷江,风化亟飞扬。
峨峨当代间,辈出王马扬。
挽彼石室流,濯此锦绣肠。
遂令蜀士夫,至今能文章。
武侯隐偏地,云龙适相值。
纯诚革斯俗,三代可立致。
千载凛如生,老柏犹英气。
遂令蜀士夫,至今抱忠义。
乖崖一专城,四海喧嘉名。
发奸照幽伏,世仰如神明。
蠹弊迹已去,灵祠俎犹腥。
遂令蜀士夫,至今有能声。
清献镇南峤,馀风弭贪暴。
琴鹤适自随,薏苡雅非好。
熙朝庆登崇,深仁格穹焘。
遂令蜀士夫,至今秉清操。
英英王紫微,横金拥旌麾。
五十四州地,和气濛烟霏。
兼美数君子,士夫得其依。
行行报政成,天子伫公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四位治理过蜀地的历史名人(文翁、诸葛亮、张咏、赵抃),来引出对即将赴任蜀地的王时亨的期待。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蜀地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

诗分四段,每段讲一位名人:
1. 文翁段:讲汉代文翁在蜀地兴办教育,像用岷江水洗涤蜀人心灵,培养出司马相如等人才,让蜀地至今文风鼎盛。用"锦绣肠"比喻文采,说文人就像穿着锦绣衣裳。

2. 诸葛亮段:说诸葛亮在偏僻的蜀地建立功业,用忠诚改变风俗,像千年古柏依然英气逼人,使蜀人至今保持忠义品格。把诸葛亮比作常青的柏树。

3. 张咏段:讲宋代张咏治理蜀地明察秋毫,破除弊政,祠堂里祭祀的肉都还有余香,让蜀地官员至今保持能干的名声。用"俎犹腥"这个生活化比喻说他的影响长久。

4. 赵抃段:说宋代赵抃带着琴鹤赴任,拒绝贿赂,用仁政治理,使蜀地官员保持清廉。用"薏苡雅非好"的典故说他拒收珍珠的清廉。

最后八句落到现实:即将赴任的王时亨像带着金印的使者,希望他继承前贤美德,让蜀地百姓有所依靠,期待他政绩斐然凯旋归来。全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呼应,既歌颂蜀地文化传统,又表达对新任官员的期许,展现了中国古代"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