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洲岩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神秘氛围,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前两句"三洲崖石翠岧峣,金削芙蓉冠碧霄"用比喻手法,把高耸的岩石比作碧绿的芙蓉花,直插云霄。一个"冠"字特别传神,让人仿佛看到岩石像王冠一样戴在蓝天之上。
中间四句继续用夸张手法写景:"空洞欲吞潭底月"写岩洞之大,好像要把水中的月亮都吞进去;"峥嵘雄压海门潮"写岩石气势之雄伟,连汹涌的海潮都显得渺小。后两句引入渔夫和采药人的传说,给景物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联想到这里可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最后两句写诗人登顶的感受:站在山顶,听着松涛声像音乐一样美妙。这里把自然的声音比作"箫韶"(古代最雅致的音乐),说明在诗人心中,大自然的交响乐比人工音乐更动听。
全诗通过大胆的想象和比喻,把静态的岩石写得气势磅礴,又用传说故事增添神秘感,最后以音乐作比收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