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

太学何蕃且一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

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期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寄子》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用朴实温暖的语言表达了思念与牵挂。以下用简单的话解析它的动人之处:

1. 开篇的愧疚与心疼
"十年甘旨误庭闱"——父亲自责十年没能让儿子吃上家里的美味("甘旨"代指孝养父母),暗含对儿子在外求学的怜惜。就像现代父母说"你在外面肯定没吃好"的关切。

2. 矛盾中的深情
"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父亲嘴上说"别嫌路途遥远别回来了",实则用"人生七十古来稀"提醒儿子:父母年迈,见一面少一面。这种含蓄的催促,比直接说"快回家"更戳心。

3. 用典故说平凡父爱
"腰下虽无苏子印":父亲自嘲没有苏秦(战国名人)的官印给儿子撑腰;
"箧中幸有老莱衣":但箱子里留着"老莱衣"(典故指孝顺父母),暗示不需要功名,只要孝心。就像现在父母说"不求你大富大贵,常回家看看"。

4. 最后的温柔约定
"归期定约春前后"——把归期定在春暖花开时,带着对团圆的期待;
"免使高堂赋式微":别让父母对着《式微》诗(古诗写盼归)伤感。就像父母发微信说"买好你爱吃的等你了"。

全诗精髓: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父亲笨拙的思念——既怕耽误儿子前程,又渴望团聚。这种纠结、含蓄又温暖的情感,正是千万中国父母的缩影。诗中典故用得自然,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从"老莱衣""七十稀"等词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亲情的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