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彭泽

亦有东篱菊,何人尚隐居。
夕阳催进艇,残夜拟焚鱼。
物变看多异,名高谤未除。
怀归无长物,犹有一床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面对世俗纷扰时内心的归隐之思。

开头提到"东篱菊",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有隐逸之心,但现实却无人理解这种追求。接着用"夕阳催进艇"的紧迫感,表现时光流逝带来的焦虑;"残夜拟焚鱼"则用深夜焚香读书的细节,刻画文人清苦自持的生活状态。

五六句直指现实困境:世间万物变化无常,而人一旦有了名声就容易招来诽谤。最后两句是全文亮点:虽然想归隐却身无长物,唯一值得骄傲的,是那一床相伴的书籍。这里的"一床书"既是物质上的清贫写照,更是精神富足的象征。

全诗通过日常景物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功名与隐逸之间的挣扎,最终以书籍为精神归宿。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关于"物质与精神如何平衡"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