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 其十三 女儿港闻笛

女儿港前风乍起,一声长笛倾人耳。
遥见匡庐顶上云,片片吹落湖中水。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边听笛图,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女儿港前风乍起,一声长笛倾人耳"像电影开场:突然一阵风吹过港口,悠长的笛声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倾"字用得特别妙,既说笛声清亮得让人竖起耳朵,又暗示笛声有倾倒众生的魅力。

后两句"遥见匡庐顶上云,片片吹落湖中水"展开神奇想象:诗人听着笛声远望庐山,感觉山顶的云彩都被笛声吹碎了,一片片飘落湖中。这里把无形的笛声化作有形的风,连高山的云雾都能吹动,笛声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就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最精彩的是"声音可视化"的手法——笛声不仅能听见,还能看见它吹落云朵的效果。这种通感修辞让抽象的乐声变得具体可感,普通读者也能通过"云落水中"的画面,真切体会到笛声的美妙。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现实听到到超然想象的升华,可见古人写诗的凝练功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