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堂诗为石民瞻赋

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
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
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
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
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
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
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文人形象,语言直白却充满哲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官场如苦海(前四句)
用"黄尘没马腹"形容奔波时尘土淹没马肚,"洪涛喷鹢首"比喻官场如惊涛骇浪——这两个夸张的比喻生动展现了仕途的艰辛。后两句说自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完全不能自主,这种无力感现代打工人也能感同身受。

二、归隐真快乐(中间十句)
回到家后画面立刻变得惬意:床头有书、墙下有酒,晒着背看青山,拄拐杖陪老人散步。这里"暴背"(晒背)的细节特别真实,让人想起冬天晒太阳的舒服。诗人突然悟到:上古伏羲时代的生活(指纯朴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

三、人生选择(后八句)
称赞朋友石民瞻(民瞻)是真正通透的人,年纪轻轻就放弃官印(墨绶),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种柳树。"富贵等浮云"是金句——富贵就像天上飘的云,一会儿就变成乌云(苍狗),用云的变化比喻世事无常。最后劝朋友:终南山(代指隐居)固然好,但不必刻意标榜清高,重要的是留下不朽的名声。

全诗魅力在于:
1. 对比强烈:前段官场压抑vs后段田园闲适
2. 比喻生动:把富贵比作变来变去的云,把人生比作飘蓬
3. 接地气的快乐:晒背、喝酒、陪老人等生活细节特别真实
4. 不说教:最后劝诫朋友也很委婉,像老友聊天

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名利场,而在能掌控自己生活的自由中。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