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夜宿深山古寺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理的领悟。
首联“寄宿深山寺,惟逢老病僧”,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深山的古寺中借宿,遇到的是一位年老多病的僧人。这个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远离尘嚣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
颔联“风吹几世树,云暗暮秋灯”,进一步描绘了寺院的景象:风吹动着已经生长了几世的老树,秋天的黄昏,云层遮住了灯光。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古寺的沧桑和宁静,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颈联“瞑目忘尘虑,谈空入上乘”,写诗人闭目静思,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僧人谈论佛理,领悟了“空”的境界。这里的“空”是佛教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万事万物的虚幻本质。诗人通过与僧人的交流,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尾联“明晨返名路,何计恋南能”,写诗人想到明天就要回到纷扰的名利场中,不禁感叹:何必再留恋那些虚幻的名利呢?“南能”指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这里代指佛理。诗人意识到,与其追求世俗的名利,不如追求心灵的解脱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描绘深山古寺的宁静景象和与僧人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理的领悟。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妨停下脚步,静心思考人生的真谛,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读来让人心生宁静,仿佛也随着诗人一起,在古寺中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