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穆父新凉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
受知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
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蟹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君今崔、蔡手,政比赵、张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
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家庭与仕途之间的挣扎和矛盾,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在家时,妻子和孩子都在呼唤他,而出仕做官时,却感到像猿猴和鹤一样被束缚和抱怨。这反映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对仕途的不满之间的矛盾。他觉得自己无法追逐十分之一的利益,更不敢去追求更高的功名,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

接着,诗人担心自己像樗栎这种无用的树木一样,被官场的繁文缛节和世俗的纷扰所缠绕。他感到自己欠下了很多人情债,但也只是勉强报答,就像烧掉了借条一样,象征着他对官场关系的疲惫。

然后,诗人感慨自己只能像牛一样劳作,无法逃脱像虎圈一样的困境。这里的“牛衣”和“虎圈”象征了生活的艰辛和官场的险恶。然而,他依然向往自然的美好,清风、新稻、紫蟹和白酒,都是他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在最后的部分,诗人提到他的朋友如今在政坛上如鱼得水,但他自己却更希望能回归江湖,满足自己与鱼鸟为伴的愿望。这里的“江湖”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鱼鸟”则代表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家庭、仕途和自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田园生活的渴望。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但最终还是更倾向于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