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仲和章至谓不宜独以险韵相困因索再和一首

几宿春山共陆郎,飞飞轻盖指河梁。
青云旧路通仙掖,草色新年发建章。
身外虚名将底用,愁来一日即为长。
檐前春色应须惜,昨夜新裁白翠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朋友相聚又分别的场景,充满对功名浮华的看透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前四句像一幅春日出游图:诗人与姓陆的朋友在春山中同住几晚,轻快的车盖指向河桥准备分别。朋友要前往朝廷任职("仙掖"指皇宫),而新春的草色已染红建章宫(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京城)。这里用"青云"比喻仕途,用草色暗示时间流逝,暗藏人生无常的伏笔。

后四句转向人生感悟:诗人觉得虚名如同身外之物毫无用处("将底用"就是"有什么用"),烦恼时一天都显得漫长。最后两句最妙——屋檐前的春光应该珍惜,就像昨夜刚裁制的翠绿春装("白翠裳"可能指柳絮新叶构成的春色)。这里把春光比作新衣,既新鲜又易逝,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

全诗在明快的春景中藏着深沉的人生体悟,既有对朋友前程的祝福,又透露出看淡名利、珍惜时光的智慧。语言清新自然,像随口吟出却意味深长,正是古人所说的"平淡中见奇崛"。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