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士以礼上人画竹索题二首 其二

高阁日盘桓,来从雪里看。
谁知广文馆,偏有翠琅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赏竹的雅致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意趣。

前两句"高阁日盘桓,来从雪里看"像电影镜头:诗人白天在高楼上徘徊,突然发现雪地里有一片竹林。这里的"盘桓"二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见诗人悠闲踱步的样子,而"雪里看"则突然把视线拉到雪中挺立的青竹,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后两句"谁知广文馆,偏有翠琅玕"是点睛之笔。诗人用"谁知"表达意外之喜——没想到在这学馆里,竟藏着如此珍贵的翠竹。"琅玕"本是美玉,这里用来形容竹子,既写出竹子的青翠欲滴,又暗含对其品格的赞美。最妙的是"广文馆"这个地点,本是读书讲学之地,与象征君子品格的竹子相映成趣,暗示此处不仅传播学问,更培养如竹般正直的人才。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包含了三个层次:先是闲适的生活场景,再是雪中见竹的视觉惊喜,最后升华到对精神品格的赞美。诗人通过日常小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雪竹照片,却配了句意味深长的朋友圈文案,既清新自然又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