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至仪真是日微风不兴江水如镜与伯谐伯常缓酌微吟不觉至暮(时伯常以服阕上京)
彩舟摇下石城湾,风定潮平客意閒。
鸣橹不惊沙上鸟,推窗如看镜中山。
一天秋色供诗料,五斗春风入壮颜。
津吏又迎江北路,汉槎新自秣陵还。
鸣橹不惊沙上鸟,推窗如看镜中山。
一天秋色供诗料,五斗春风入壮颜。
津吏又迎江北路,汉槎新自秣陵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轻松惬意的江上旅行,充满了宁静悠然的画面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动静结合的江景
开篇"彩舟摇下石城湾"用"彩舟"点明这是一次愉快的行程,"风定潮平"四个字立刻勾勒出风平浪静的江面,像镜子般倒映着山影("镜中山")。特别生动的是"鸣橹不惊沙上鸟",船桨声居然不惊扰水鸟,反衬出环境的极度宁静。
2. 闲适的旅途氛围
"客意閒"三字定下全诗基调,后面"缓酌微吟"更具体展现诗人与友人慢饮低吟的悠闲。最妙的是"不觉至暮",说明他们沉醉在美景诗兴中,连时间流逝都没察觉。
3. 巧妙的季节感
"一天秋色"点明时令,但"五斗春风"这个夸张说法很有趣——明明不是春天,却因心情畅快仿佛喝出了春风的感觉,展现出文人饮酒作诗的豪兴。
4. 含蓄的送别之情
结尾提到友人"伯常"服丧期满要北上,用"津吏迎客""汉槎(官船)返还"这样具体的公务场景来暗示,不直接说离愁,反而更显余韵。
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镜头:从彩舟出发→平静江面→船窗观山→饮酒吟诗→暮色降临→码头送别。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特别能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寄情山水、诗酒风流的生活情趣。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